首页 > 专业 > 知识 > 以教育为主题的论文幼儿园,急需一篇幼儿教育论文

以教育为主题的论文幼儿园,急需一篇幼儿教育论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21 23:34:17 编辑:职业培训教育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急需一篇幼儿教育论文

2 — 3岁幼儿的德育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如果在儿童期的早年,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致使儿童养成不良意识和卫生习惯,那就会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可见幼儿德育的重要性。 我班孩子的年龄在2岁半至3岁之间。孩子入园前,所有的事情都由大人包办了,所以生活自立能力很弱,更不用说良好的行为习惯了。我们从教孩子吃饭、洗手、入厕、脱衣服、穿鞋子做起,对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我总是鼓励孩子自己做,让孩子有信心有乐趣,从学会做到愿意做到喜欢自己做。 睡午觉时,经常是晨晨、雯雯、骐骐最先自己脱好衣服躺下。而铭铭、阿斌、丁达文不愿意动手,经常在床上玩,等老师来帮他们。有一天,只剩铭铭没脱衣服,我喊了几次:“铭铭快脱衣服。”他还是不听,于是我生气地对铭铭说:“你看小朋友都睡了,你还在玩,我不喜欢你了。赶快脱衣服!”铭铭还是坐在地垫上噘着嘴,不愿自己动手,我只得帮他完成。第二天中午,我表扬了杜元楷和其他几个孩子自己脱衣服,一个劲的表扬他们拥抱他们,故意不注意铭铭。过了会铭铭站在床上,拿着自己的校裤说:“我脱了裤子,你喜不喜欢我?”我回应他:“喜欢。”然后继续关注别人,过了一会,他又拿着脱下来的上衣,向我炫耀:“我脱了衣服,你喜不喜欢我?”他每脱一件衣服就要问我一次:“我脱了毛衣,你喜不喜欢我?”我乐坏了,连忙来到他床边,把他抱进被窝,亲亲他说:“铭铭这么能干,我当然喜欢了,要是以后每天都自己脱衣服,我就更喜欢你。”铭铭笑咪咪的答应了。打那后铭铭不让老师帮他脱衣服,一定要自己来。还有好多孩子也是一样,杜元楷个小,站在床上用力把衣服从脑袋上拉出来时整个人东倒西歪的。我怕他摔倒,要帮帮他,他非不让,脑袋在衣服里,嘴里说着:“我自己来,我自己来。”看着他的样子真是可爱。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不断地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成为定型,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就会终身受益。我班老师统一要求,孩子按规定的程序完成每一件事情。如开餐时离开座位先把椅子轻轻放在桌下,然后站在数字宝宝那排队,用双手端住拖盘拿自己的饭菜,饭后自己擦嘴,统一蹲在大盆旁漱口等。经过一个学期的反复练习,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2至3岁年龄段的孩子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在家是“众星捧月”,加之他们的自控力弱,来到幼儿园大集体中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和同伴交往。在交往中表现出自私、霸道、不懂分享、遇到挫折不懂如何应对。所以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是德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我班经常会发生这种的现象:每个孩子都拿一堆玩具放在桌上,用双臂捂住,嘴里说着:“是我的,是我的玩具,不给你玩。”有几件玩具特别受欢迎,于是他们常为这些热门玩具而爆发“战争”。他们会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抢,抢了就跑,未抢到就追,然后双方都拼命大叫,他们不懂得如何释放这种愤怒的情绪,只好大声哭,惊天动地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针对这一现象,我是这样进行教育的: 1.孩子争吵哭闹时,我没有直接与他们讲理,因为孩子在那种激动的情绪下是不讲理的,什么都听不进去。我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使他们平静下来。如带哭的孩子出去走走,给他另一种玩具等。 2.在晨间谈话活动中,进行游戏式谈话,我拿上一些玩具,请孩子学说:“我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吗?”“我们一起玩吧。”“等我玩一下再给你吧。”他们学了这些话,才能从我这拿玩具玩。孩子们知道如果想玩别人的玩具,必须先说这样的话,既懂了规矩,又懂了礼貌。 3.在语言活动中给孩子讲《三只蝴蝶》的故事,让孩子懂得大家一起玩才快乐。 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孙敬修老前辈曾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像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我决定从自己做起。我动员孩子们带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玩,我也把我女儿的布娃娃带回园,我说:“我把我最喜欢的布娃娃带来了,布娃娃喜欢和大家一起玩,你们看她笑得多好看啊。我让给你们玩,Miss程乖不乖?”孩子们夸我:“Miss程真乖。”于是孩子们也能礼让了。 5.恰当运用表扬。通过上述几招,稍大一点的孩子晨晨、洋洋、骐骐、雯雯慢慢学会了不抢别人的玩具,并能把玩具让给别人玩。我每次都抓住时机表扬他们。“晨晨把玩具给东东玩了,好棒啊,我真喜欢你,让我亲亲你吧。”晨晨会高兴的飞过来,接受我的亲吻。每次表扬我都把具体事说出来,孩子知道因为什么得到表扬。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听到老师表扬别人,丁达文、杜元楷、阿斌、铭铭这几个心里痒痒的,为了得到我的表扬和亲吻,铭铭对同伴说:“我们也一起玩吧。”阿斌会把自己最心爱的枪让给同伴玩。楷楷也不横蛮无理的拿了玩具就跑了。 现在虽然这种争抢玩具的现象还偶有发生,但小不点们的“战争”少了,他们懂得了分享,能友好共处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幼儿的“泛灵”心理是幼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幼儿“内在的主观世界与物的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的一种表现”。皮亚杰是这样解释儿童“泛灵”心理的:“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幼儿能把“死板”的物体生命化,而把心灵世界物质化。在幼儿心目中,一切东西都可能被看作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我经常利用幼儿的“泛灵”心理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孩子在玩玩具时,经常喜欢把玩具全部倒出来,弄得到处都是,老师都难以收拾,更不要说让孩子收拾了。我这样对孩子说:“你们把玩具扔在地上,摔疼了,他们好难过啊,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说该怎么办呢?秣秣说:“那我把他抱起来,亲亲他,让他不哭。”洋洋说:“我摸一摸他,他就不痛了。”东东说:“我抱他回家。”铭铭说:“那我们一起抱他们回家吧。”于是孩子们都开始捡玩具了。 我给孩子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孩子们吃饭时爱说:“Miss程,我吃得干净,大公鸡不来啄我。”我给阿斌讲《小熊医生》的故事,阿斌懂得了不能像小猴一样捡地上的东西吃,要不然会肚子痛得去熊医生那看病。我不失时机地运用童话、寓言和民间故事对孩子进行德育和美育。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分辨善恶是非,陶冶他们的情操。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让我们为金色的秋天而播种吧。 附建议:我认为环境布置检查无论从各班到评委都走向了一个极端。为了取得好的名次,各班使出浑身解数,铺天盖地的,力图使内容充斥主题墙。似乎越满越好,老师的成分多,不是一个活动后马上展现孩子的成果,而是等到要检查前才大搞特搞。似乎失去了主题墙最初的目的,应展示孩子的成果,为教学服务、为孩子的活动服务,否则失去了它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只剩下观赏性。我建议以后的环境布置没必要这么强调评比,毕竟它只是主体探究活动中的一小部分,我们不应该花太大精力在此,只需原汁原味的及时反映孩子活动中做的成果。记得前年参观广州民航幼儿园,他们的主题墙一看就知道全是孩子的东西,透着稚气。而不象我园的主题墙,老师的设计、老师的思维太多。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中,多花心思在每一个活动的设计、活动的准备上。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孩子们的发展。 做事情要做到实处,不要停留在表面。这是我的观点。 克劳迪娅说:一个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而失去创造的动力,容易为其他的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事物而吸引,沉溺其中。
幼儿教育论文 。你是什么时候要初稿。 现在有几篇 原创作品 采纳哦!

急需一篇幼儿教育论文

2,求一篇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30005000字要浅淡浅论之类的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幼儿的培养教育进行了探讨:一、 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二、 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三、 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关键词]幼儿教育 集体教育活动 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它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名带班老师,我是从如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的。  一、 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目前,对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最明显。  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幼儿养成一种依赖性。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自觉轻松的学会这一基本技能呢? 我尝试过手把手地教他们,但效果不明显,幼儿学习时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尝试着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一节课去专门教授,课上我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幼儿做穿衣服表演,表演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钮吱钮上房子。”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自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幼儿每次穿衣服都会边背儿歌边快速地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戏一样,再也不会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穿。”  从这件简单的事例上使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的难点不在于他们原有的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会容易的多。  二、 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育活动,既课堂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老师讲课,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又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的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理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理需求 ,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整个过程显得呆板,而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彩,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  于是,我作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做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地引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作简单的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去描述。比如:为小鸡编歌词必然要想到小鸡怎样叫,它有什么样的代表性动作,独特的本领等。当然,一首歌曲的歌词应当符合整齐的韵律,在幼儿创编的过程中,我在认可他们创编成果的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稍作改动。这样,一首由幼儿亲自参与创编的歌词内容就产生了:“小小鸡,叽叽叽,东跑西跑捉虫子,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大地肯定了幼儿的成绩,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很轻松地便学会了歌词,再由教师为其配上乐曲,幼儿不需要教师范唱就能跟上乐曲自如地演唱。  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它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一方法的本身也为今后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致。  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男孩叫兵兵,刚入院的第一天,他那两道像用眉笔勾画过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指甲轻轻地蹭了蹭,原来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脏东西,再看他的衣服更是污浊不堪,两只夹脚的鞋子也换了个儿。随后在与这个男孩的交谈中,我却发现他不愿让人亲近,机灵的大眼睛不敢与人正视,说话时吐字不清。通过间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从小没得到母爱,导致他从小就对异性成人产生了极强的排斥性。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我对兵兵倾注了特别的关爱和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地进行下去,其次再对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全面发展。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她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师妈妈,又是与他们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认真地去演好这些角色,孩子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使我们真正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这是另一篇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  (一)、真实感知细致引导, 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1.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2. 幼儿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如有一次,班里要玩球结果不够,我请了一向比较胆小的妞妞去其它班借借看,她当时就显得有些胆怯但还是去了。我用双眼余光瞥着小家伙只见她径直往隔壁班走去,快走到门口时,妞妞终于忍不住回过头来搜寻我。眼看着她几乎就要退缩了,我故意别过头去,假装没有看见。朴老师满面笑容地招呼着妞妞,她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说了要借皮球。当拿着自己借来的皮球给我时,她呵呵呵地笑了,没想到平时与人说话都不敢今天还帮老师做了事。我轻轻拍拍妞妞的头,随后又向她竖起大拇指,将她大大地夸奖了一番。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二)、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等等;  (三)、树立榜样增强信心,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游戏走“独木桥”时丁丁会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四)、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总之,教会幼儿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儿能独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独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幼儿的依赖思想,要让幼儿在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本领。  (五)、把握适度,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行为,因此,作为我们就应该在平时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跳一跳就够得到的任务,让孩子去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难退却、逃避的时候可以有一些批评,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为不忍心、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愿意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当然,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人为地设置陷阱,使孩子在压力面前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如果孩子经常遭受这样的挫折,孩子就会产生“无能”的感觉,感到事事失败而丧失自信心。在实施挫折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注意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等等;  (三)、树立榜样增强信心,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游戏走“独木桥”时丁丁会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四)、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总之,教会幼儿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儿能独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独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幼儿的依赖思想,要让幼儿在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本领。  (五)、把握适度,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行为,因此,作为我们就应该在平时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跳一跳就够得到的任务,让孩子去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难退却、逃避的时候可以有一些批评,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为不忍心、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愿意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当然,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人为地设置陷阱,使孩子在压力面前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如果孩子经常遭受这样的挫折,孩子就会产生“无能”的感觉,感到事事失败而丧失自信心。在实施挫折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注意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这里还有一篇
请问,你想教育的哪方面啊?音乐教育,还是什么教育?

求一篇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30005000字要浅淡浅论之类的

文章TAG:教育为主主题论文以教育为主题的论文幼儿园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