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 > 知识 > 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方案从哪几方面,如何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方案从哪几方面,如何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21 12:59:01 编辑:职业培训教育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推进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不明白啊 = =!

如何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2,如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产教融合良好生态

“教育部于2014年启动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四年来,项目参与企业数量、征集项目数量、资助经费和参与高校数量均实现指数式增长。截至目前,已有5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与近千所高校深度合作,立项近1.8万项,企业支持经费达30亿元。” 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说。11月9日-10日,201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对接会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企业的1800余名代表参会,参会高校近500所,参会企业350余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打赢攻坚战、建好新工科”的主题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围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使命,打赢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三个攻坚战,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交出“得意之作”。他强调,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机制创新,今后还要广泛汇聚社会资源,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加快新工科建设,促进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新人才不断涌现。
唐诗300首

如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产教融合良好生态

3,产教结合的原则是什么

产教结合在技工教育系统中是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高技能人才也和其他层次技能培训一样,产教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借助于校办工厂;二是校企联合。但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所走的产教结合道路应突出高技能实习训练的特色。   如何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产教结合,应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必须建立构筑校企联合或对话的新平台。学校的最终顾客是企业。那么,学校与企业加强对话、沟通,从而满足其需要是十分重要的。以前采取比较多的形式是校企联合,学校为企业代培的形式。但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这种校企联合主要体现在产教结合上。学校通过加强信息管理,根据企业发展和人才需要信息,提出专业设置可行性。在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保持更高的主动性,对市场策划和开发教育内容方面,更大限度地加深产教结合的紧密度,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高级工、技师贴近现代化大生产。通过产教结合,学校和企业都会得到更好的资源互补,使校企在新形式的联合中,其内涵和外延者得到进一步深化、延伸、扩大,创造双赢的局面。   (二)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使产教结合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作为高级技能人才的教师,除了应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之处,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也必须经过产教结合的锻炼,深入研究产教结合的规律,从而不断更新知识,丰富教学经验。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在组织产教结合活动中指导学生遵循现代化大生产的规律,熟练地应用技术和积累实践经验。在产教结合中,需要区分的是:企业的带班师傅是被动的,他所能做到的只是让学生适应生产规范,熟能生巧;而“双师型”教师却是带着教学目的主动投入工作,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求实创新。   (三)大力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从促进校企合作的角度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有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一是对配合学校开展产教结合的企业,适当减免有关税费,这样有利于鼓励企业为学校提供产教结合条件的积极性;其次是制订对带班师傅给予相应补助和补偿的政策,提高师傅带班带徒的积极性;三是健全生产实习事故的定位和保障机制,使企业和家长消除思想顾虑,共同营造校企结合的良好环境;四是按照全国人才会议有关对各类人才使用一视同仁的精神,真正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落实其工资收入及社会福利待遇,提高学生走高技能成长道路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投身产教结合的活动中去。

产教结合的原则是什么

4,如何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一、深化体制改革1.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统筹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招生、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师资培训和就业政策,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的原则,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形成多元化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推动一批在青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建设一批与地方产业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匹配的职业院校。2.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建立院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院校理事会或董事会管理制度。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出台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按照教育家、企业家的复合标准遴选培养职业学校校长,加快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职业学校校长队伍。推进青岛市职业教育名校长培养工程,建设青岛市职业教育名校长、名企业家工作室。依托高校、名企业等优质资源,建设名校长、名企业家工作室驻高校(名企业)流动站。3.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鼓励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展分配制度改革,允许职业院校将部分创收收入纳入绩效工资分配。逐步建立依据职业院校绩效拨款的制度。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4.完善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成果机制。完善以培养成果为导向,以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政府购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果机制,对非政府举办或未列入财政预算的职业院校,采取政府购买成果的方式,建立从预算内投入的长效机制。二、完善发展机制5.创新终身教育发展机制。将终身教育纳入全市学习型城市建设体系,统筹安排、统筹推进。落实国家关于终身教育发展的经费政策,增加各级政府对终身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依托青岛开放大学等院校,加快建设青岛市远程教育资源库,大力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到2020年,全市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配备率达到100%,80%以上的镇成教中心(社区教育中心)达到省级标准。探索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相互转换与积累的“学分银行”,促进各类教育沟通衔接,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支持各区市创建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6.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各个阶段,适应劳动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立以职业院校、用人单位、社会培训机构为重点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考核评价、竞赛选拔、激励机制,实现培训对象广覆盖、培训类型多样化、培训等级多层次和培训载体多元化。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7.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资金。重点扶持与产业发展衔接紧密、促进就业效果明显的职业院校发展。改善技工院校办学条件。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基金,探索设立职业教育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支持职业教育改革。8.支持青岛创业大学发展。在资金、土地等方面支持青岛创业大学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支持在各区市、有条件的驻青高校及部分职业院校设立青岛创业大学分校。驻青高校在校生、毕业5年内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一次政府补贴的创业培训。同一年度内,已参加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的,不再享受该项创业培训补贴。三、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质量9.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在开展校企合作中,引导行业重点企业主动将产业需求与合作院校的专业设置相对接,与合作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层级结构及专业类别,完善产业与专业一体化合作共建机制。引导行业重点企业主动将职业标准与合作院校的课程内容相对接,推动职业院校将生产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共同编写培训教材。引导行业重点企业积极推进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主动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职业教育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与职业院校共同建设实训设施、共同培育教师队伍、共同监控培训质量。10.加快推进紧密型职教集团建设。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赢”的原则,鼓励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行业性、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含技工教育集团,下同),积极探索以产权为纽带、校企一体的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健全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在招生、就业、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依法赋予职教集团必要的事权和财权,推动职教集团内部实质性融合,鼓励职教集团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11.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将企业开展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纳入推荐评优评先、政府性贴息贷款等的评价体系。税务部门要充分发挥税收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落实校企合作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企业家借助企业以及自身品牌资源,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投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鼓励行业重点企业主动采取托管、入股、并购等方式参与职业院校建设。12.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和就业准入制度。在重点领域开展就业准入制度检查,及时纠正企业的违规行为。鼓励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参与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并拒不改正的企业,依法收取其应承担的职工教育经费,统筹用于职业教育。四、加快基础能力建设13.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十百千万”工程。到2020年,围绕全市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重点打造10所以上具有鲜明青岛特色、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品牌职业院校;建设100个以上内涵丰富、辐射能力强的市级骨干专业;培育1000名以上产学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培养30万名以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职业教育培养能力和质量的双提升。14.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统筹区域产业结构、产业特色、人口规模和现有职教资源,主动对接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合理布局职教园区和职业院校。开工建设青岛现代制造业职教园区、即墨职教园区、青岛市技师学院二期工程,推进青岛现代服务业职教园区、西部职教园区选址、土地征收和规划设计工作,并在下步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相关规划指标。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房屋管理、城乡建设、财政等部门要在项目规划、资金安排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在审批和建设等各环节予以优先审核。15.加快全市职业培训平台建设。依托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加快建设职业培训公共资源平台,开展人力资源统计、预测、供求信息发布,逐步构建集提前预订、信息查询、自主选择、服务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培训服务新模式,推动职业培训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16.构建职业教育研究网络。依托在青高校和研究机构,推进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构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职业教育研究网络,重点加强对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就业状况、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资格标准、专业教学及课程标准、职业教育国际化等问题的研究,为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五、加强组织领导17.落实职责分工。市教育部门负责统筹全市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协调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着力营造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18.强化督导评估。教育督导部门要完善督导评估办法,加强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要建立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程度、财政投入和人才培养产出效率、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就业稳定率、职业倾向与发展测评等为主要要素的评估指标体系,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通过第三方机构定期对职业院校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统一向社会公布。
当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到由规模扩张到精神内涵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系统呈现出层次不清、关联性不强等状况,成为阻碍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我们必须要实现职业教育的改革。
文章TAG:融合基地建设方案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方案从哪几方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