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 > 经验 > 个体身心发展的教育启示,孔子教育对个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个体身心发展的教育启示,孔子教育对个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19 22:07:18 编辑:职业培训教育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孔子教育对个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大环境在这里摆着,国学之类的东西再怎么喊口号,也是意义甚微。我们现在也好像是在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素质的培养。但是,仅局限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穹顶之下,整个大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不言而喻的,一个假大空充斥的社*会,再大的老爷子,再悠久的语录,都是没用的,这点我持悲观态度。
和哈哈哈就

孔子教育对个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2,基于中小学身心发展的思考的心得体会

任务占坑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上,涉及如下的一些理论问题。第一,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先天遗传,遗传只给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前提,但不能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则起着主导作用。第二,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问题。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即存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在儿童心理发展上,也是一样。第三,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但并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它必须通过儿童心理的内部原因来实现。第四,关于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儿童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但同时又是有阶段性的。只看到不断发展的一面,或只看到发展阶段的一面,都是不对的。这是我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的理解。这几个问题是儿童心理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的一部分,本书第三章将作详细的论述。

基于中小学身心发展的思考的心得体会

3,教育如何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孩子应先从“德、智、体、美、善”五个方面抓起,即素质教育,首先,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须从小就要做一个品德良好的好孩子,可以举一些实例或者通过看电视,漫画等引导孩子告诉他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像其中的人物一样。
教育应怎样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答: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合理设计教育活动,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了解这些最基本的规律,遵循并适应这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的顺序性(身体、行为、记忆、思维、情感)和阶段性(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发展性教育的理论依据是“最近发展区” )指导:顺序性和阶段性的规律,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顺序的要求,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还应看到,我们在确定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时都必须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使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在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相应的特点。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中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的发展表现出不均衡性。从而使某些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关键期”。指导: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也是不均衡性的表现,这种不均衡性不是表现在同一个个体内部的各部分和过程的各阶段,而是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除了要掌握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外,还必须研究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了解个体不同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式,了解每个个体的兴趣、爱好、特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充分发挥个体的特殊才能、潜力和积极因素,弥补各人的短处和不足,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具有各种个别差异的学生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使个体的身心得到最充分的发展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规律,做到从实际出发,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在身心发展阶段、发展顺序和每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与速度大体是相同的个体身心发展的可变性是指不同的教育活动和环境中,同一年龄阶段个体身心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活动、教育措施的改变,身心发展呈现出可变性指导:我们的教育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加快他们的身心发展速度,提高其水平。4、教育要我我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促进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充;互补性也存在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指导:使教育者乃至每一个人树立起这样的信心:不管个体自身条件处在怎样的状态下,只要生命还存在,发展的可能也就存在,生命与发展的可能永远共存。

教育如何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4,关键期体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吗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1.具体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2.教育启示:教育者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3.知识链接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够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同时,在关键期中,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4.相关考题教育要把握儿童学习的“关键期”,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顺序性(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2.教育启示:教育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知识链接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4.相关考题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把儿童和青年的教育“成人化”,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二.知识点区分不平衡性强调的是人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发展的“速度”,以及在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进行教育很重要;而阶段性强调的是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例如:(1)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现象。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区【解析】本题中,《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强调的是在某个时期适时进行教育很重要,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即使再努力发展也很缓慢。所以强调的是捉住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进行教育,即关键期。(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
关键期体现的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对吗我觉得这个啊是对的我个人认为
关键期是个体发展不平衡性对吗?说的很对,有些哲学理论,是需要深入的探讨研究,在经过经验实践。
关键的时刻体现了一个人的身心,发展的健康程度,一个人的学习再好,也没有她的身心健康重要
文章TAG:个体身心身心发展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教育启示

最近更新